3月28日下午,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贤齐博士沙龙”第四期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中国礼乐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特邀中央音乐学院两位青年学者刘祎、付麒睿博士后作专题报告。学院院长齐江、副院长杨昉及学院青年博士、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沙龙学术交流活动。
刘祎带来的交流题目是《工师之说——底层视角中的北宋礼乐实践》。刘祎师从苗建华研究员,长期深耕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其报告突破传统礼乐研究的“自上而下”视角,创新性提出关注北宋乐工群体的底层实践智慧。通过解析马端临“学士大夫与工师之异”的经典论述,刘祎指出:在宫廷礼乐实践中,乐工虽处于被统治地位,却通过音韵审美选择、行为策略调整乃至人格觉醒,形成对士大夫阶层礼乐规范的动态反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宋乐工“俨然如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揭示了礼乐实践中官方制度与民间智慧的复杂互动关系。该研究为传统音乐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论路径。

付麒睿带来的交流题目是《清宫档案中的礼乐机构——蒙古音律处钩沉》。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付麒睿,合作导师是李幼平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核心成员,付麟睿依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贵档案,系统梳理了清宫特殊礼乐机构“蒙古音律处”的建制与功能。研究显示,该机构设立于乾隆二年,专司满蒙乐曲及笳吹乐演奏,其机构运行档案以满汉双语书写,配有独立办公场所与乐器库房。付麟睿通过详实考证,揭示该机构在促进多民族音乐融合、构建清代礼乐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其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清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空白,更彰显了中华礼乐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

之后,音乐学院青年博士及骨干教师们与主讲人就礼乐研究的范式转型、跨学科方法运用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本次沙龙通过聚焦北宋至清代的礼乐实践研究,既呈现了传统礼乐制度的多维面向,也展现了当代青年学者在音乐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音乐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礼乐文化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次沙龙活动的举办恰逢“2025•年第二届杏坛乐舞学术活动周”期间,成为学术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贤齐博士沙龙”是我院特色学术活动之一,旨在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音乐学院的青年博士及全国青年乐舞博士搭建学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该沙龙的主旨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善如流。“贤齐博士沙龙”与学校“1385”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贤齐博士沙龙”迄今已成功举办四期,逐渐形成立足传统乐舞文化、关注乐舞学术前沿的品牌特色,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及青年乐舞博士群体的成长注入新动能。
(撰稿:杨昉 摄影:黄鑫鑫 审核:辛亚杰 责编:张倩)